379、
"滅、戒、定"與"戒、定、慧的差異在那裡?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滅、戒、定"與"戒、定、慧的差異在那裡?
( 黃超偉 於 2004-05-11 07:13:00 留言 來自 203.66.231.187
)
|
答 |
戒、定、慧:是一種正常修行的過程,由戒生定,因定在如理思維,
可開發出智慧。
滅、戒、定:這裡的滅可解釋滅煩惱,也就是慧的意思。
這是說,修行從慧觀下手,能將煩惱掃除,讓心不散亂,能攝心(戒),
進而安住在定中。這是屬於慧解脫的人來說,所以由慧來導入戒、定。
所以兩者的下手起點不同。
|
|
380、
唯識學中的"三量"是何義? 人要如何修習,才能使身心自在,心境祥和呢?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唯識學中的"三量"是何義? 最近天氣比較異常,如上午晴空萬里,
但一過午即烏雲籠罩,瞬間傾盆大雨;每隔一段時間,即有地震發生.在在顯示此世紀中的眾生,
似乎有不少的災難,天地的變化,產生磁場的不調和,使人脾氣格外暴躁和不安寧,
焦躁失序的行為,更加容易造成人與人間的摩擦衝突.悲劇似乎不斷上演,
請示師父:人要如何修習,才能使身心自在,心境祥和呢?
( 黃超偉 於 2004-05-13 21:59:10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1)三量:
唯識學中就心對所緣境來說:現量、比量、非量。
◆1.現量是指五官對境的真實感覺。
◆2.比量是指就現量的感覺,可用其他的方式,來比喻對現量的感覺,讓人清楚明瞭。
◆3.非量是指相似現量、比量,而不是正確的情形,也可說是一種錯誤的判斷。
(2)人所遭遇不好的情形,以致讓身心不安、焦慮,在這世界中是常有的,
不管是人、事、物,乃至氣候所產生的,要降伏需從寬容下手。
所以平時的思想,要有慈悲喜捨的觀念,對逆境、挫折才能很快調伏,
因為歡喜付出多的人,情緒容易平穩,如整瓶的水,不管如何震盪,也沒什麼影響。
|
|
381、
有同仁在問:"阿彌陀佛"是何義?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有同仁在問:"阿彌陀佛"是何義?我依"佛說阿彌陀經"解釋,
但是感覺不是很清楚,請師父慈悲詳細講解,讓我能清晰了解.
( 黃超偉 於 2004-05-13 22:17:00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阿彌陀佛簡單說是無量光、無量壽。
◆ 無量光:光是指智慧,也就是說,佛的智慧無量,讓念佛的人能感覺到不管在何處念佛,
佛都有在加被,如此想,能讓念佛人,身心柔軟、慈悲流露,容易開發智慧,如此下去,
可讓身心得安樂。
◆ 無量壽:壽是指壽命。也就是說,佛的壽命無量,讓念佛人不管在何時念佛,
都會感覺到佛的存在,如此在念佛時,雖持名號,沒見佛身,也能安心修行,
因為念佛的好處隨時都存在的。
如是因如是果,將來的果報也就在淨土,永得安樂、自在、無惱!
|
|
382、
在占察經裡有一名相,即"木輪相法"其意義是何?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在占察經裡有一名相,即"木輪相法"其意義是何?
( 黃超偉 於 2004-05-18 20:01:00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所謂木輪,係由木片雕刻而成。在根據自己所要占察的情形,
將善惡寫在木輪上,就像抽籤的籤詩一樣,有很多種情形可能發生的,
都寫上去,再去占察。 好比欲占察宿世所作善惡業種的差別,
須在十木輪上書寫十善,十木輪寫十惡之名。
|
|
383、
在"金剛經"裡要人離開塵相,而熄滅貪、瞋、痴; 而"佛說阿彌陀經"則非要人離開塵相,依念佛法門,而熄滅貪、瞋、痴, 這其中的差別是何義?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在"金剛經"裡要人離開塵相,而熄滅貪、瞋、痴;
而"佛說阿彌陀經"則非要人離開塵相,依念佛法門,而熄滅貪、瞋、痴,
這其中的差別是何義?
( 黃超偉 於 2004-05-18 19:55:42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金剛經所說要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修行中容易體會、瞭解。
佛說阿彌陀經是要念佛,心想佛、想淨土,對五濁惡世的種種就應該不計較,
念佛在於「欣與厭」的用心差別,所以能去除三毒。 所以兩者是一樣的,
只是下手處不同而已。
|
|
384、
全妄即真、全真即妄.此句話的意義為何?如何做到臨命終時心不顛倒?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淨空老和尚常說:全妄即真、全真即妄.此句話的意義為何?
"佛說阿彌陀經"曾記載....若一日、若二日...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如何做到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因為人在壽命終時,身體將承受極大痛楚,
又如何保持正念與念佛呢?
( 黃超偉 於 2004-05-20 04:46:13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1)全妄即真,全真即妄: 妄是指現象,因為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合和,
也可說是有分別而促成,因次稱為妄。 所以全妄即真,全真即妄,
可解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也就是現象(妄)不離開本體(真),
本體需要透過現象來表來其作用。所以兩者是不相離的。
(2)修行是平時的功夫,有功夫自然能拿的出來,且臨終時佛來接引,
所以能保持正念,而別於一般人。
|
|
385、
"觀音法門"的真實義意究竟是什麼呢? 它的內涵與觀修要點又是怎麼樣的?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開示 "觀音法門"的真實義意究竟是什麼呢?
它的內涵與觀修要點又是怎麼樣的?
感恩 !
( 本如 於 2004-05-21 02:09:42 留言 來自 61.31.15.148
)
|
答 |
觀音法門: 有人說是持大悲咒(這是觀世音菩薩的願力),
另一種說法是修耳根圓通(這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法門)。
都可以,但嚴格來說應該是修耳根圓通法門才對,因為本身是修此法而成就。
修耳根先反聞聞自性,也就是先注意耳根,不注意聲塵,直到見性。
見性後在將心安置於人中(鼻頭也可以),將聲塵導入耳朵,任何一邊都行。
|
|
386、
普佛儀軌的讚佛偈裡,有句"三類化生"之義為何?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普佛儀軌的讚佛偈裡,有句"三類化生"之義為何?
釋迦佛祖剛誕生,即走七步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此句話要如何解釋才圓滿?
( 黃超偉 於 2004-05-24 10:35:38 留言 來自 61.230.83.106
)
|
答 |
(1)三類化身:大化身、小化身、隨類化身。
(2)走七步代表出離三界六道輪迴。
(3)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可看做佛性,表示要成佛才能徹底圓滿,
猶如滿月一樣。眾生都有佛性都可成佛,但目前三界中,只有釋迦牟尼佛成就,
所以說是唯我獨尊,這沒有高傲的意思。
|
|
387、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的差異在哪裡?因果的產生,需具有哪些因素?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的差異在哪裡?因果的產生,需具有哪些因素?
( 黃超偉 於 2004-05-26 19:30:26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1)不落因果是指不會落入因果。也表是作事情沒有因果,
這裡是說沒「惡」的意思,但這樣說會把因果之意曲解;
不昧因果是指對因果清楚,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不管善惡都是一樣,
這才是真理。
(2)現在所感受的是過去因,現在果;對於現在果的種種作為,
也就成為現在「因」,所以人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種「因」,
猶如播下種子一樣,因緣成熟,自然感招果報。
|
|
388、
若放佛、 菩薩聖號或誦經中,是否會招惹陰界朋友來聽嗎?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近來因將一台念佛機轉贈同事聽,未久同事還我說:「其寢室同仁說,
聽佛號容易感招陰界來聽聞,對人的身體運氣會很不好。」我笑笑就把念佛機收起來,
自己聽;但是又有一名同事來向我借念佛機說:他想聽。我就轉送給他,並開玩笑說:
「你不怕招惹陰界朋友來聽。」他說陰界朋友來聽,他不反對,但是在佛號唱頌聲,
相信他也不敢亂來。
其實自古至今,因為很多喪家在辦喪事,都會放【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祈望往生者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久而久之,聽到此聖號,一般人錯覺,
即誤以為在招陰魂。
至於【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中國古老觀念認為,救苦救難即有求必應,
所以非常樂意接受,我常在想若把往生者靈堂,改播放【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不知道數十年後的國人是不是又有錯覺了? 請師父慈悲開示:若放佛、
菩薩聖號或誦經中,是否會招惹陰界朋友來聽嗎?至於護法神或天龍八部鬼神,
是否也會駐足而聽,對人的身體、運氣會有何影響?
( 黃超偉 於 2004-05-28 18:22:32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放佛號是好事。一般學佛人一聽到佛號,善心就會生出,更何況是護法神!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護持佛法,只要有人受持,他們都會很歡喜;陰界眾生若能來聽,
也是知道念佛的好才會來聽,換個角度來說,也是發善心來的,所以在修行中只有善,
雖說修行也會碰到逆境、挫折,但這都是一種增上緣,
幫助修行人能成就的一種磨練過程,也是要用善來看之才對!
|
|
389、
聽經聞法已近三年,感覺進步很慢,甚至有停滯的感覺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時間過得很快,聽經聞法已近三年,感覺進步很慢,甚至有停滯的感覺。
但是還是很感激佛、菩薩能讓我在冥冥之中接觸佛法,讓我此生有因緣接觸佛法。
在學習佛法中,發現很多人對佛法的不了解或一知半解,而有很多錯誤的說法和作法。
如前篇說的在家不能誦【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因為會招惹身體、運氣都不佳,
在家不能供奉地藏王菩薩聖像,因為陰界眾生會齊聚家裡…….等等。
在淨空老和尚的電視弘法裡(華藏佛教衛星電視台),
也有教導我們認識佛教的一些基本知識,也有佛法經文的解釋;
而真光禪寺的網站也有很多學佛釋疑的知識、師父的開示、敦品勵志的法語,
我從中學到師父一些的知識和心得,但有感雜務太多,且妄想雜念紛飛,
心緒難定;所以進步很慢。
( 黃超偉 於 2004-05-29 18:20:19 留言 來自 61.230.83.106
)
|
答 |
修學佛法相續心很重要,能讓佛法有連貫的作用,就像煮開水一樣,
火是不能停的,若有中斷,要煮開就很慢。
雖然如此,但能抽空修學已是很難得的事情,善根都是慢慢培養的,
只要有信心,相續下去,定會開智慧的,所以不要氣餒!
|
|
390、
請問淨土往生法門有那幾種?將來到達的淨土名稱為何? |
問 |
1.請問淨土往生法門有那幾種?
2.這幾種法門如何念佛名,將來到達的淨土名稱為何?
3.又各別是那種經典所依據?
( JASON 於 2004-05-19 16:10:00 留言 來自 621.23.283.126
)
|
答 |
1、淨土往生的法門很多,十方世界佛淨土都是,但在娑婆世界常說有彌勒淨土、
彌陀淨土、藥師淨土。
2、彌勒淨土是念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彌勒內院)、彌陀淨土是念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世界)、藥師淨土是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東方琉璃世界)。
3、彌勒內院如法華經第28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所說,受持者可往生。
西方極樂世界如佛說阿彌陀經所說。
東方琉璃世界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所說。
|
|
391、
伏斷與滅斷的差異在哪裡?何謂一品生相無明?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伏斷與滅斷的差異在哪裡?何謂一品生相無明?
( 黃超偉 於 2004-05-24 10:39:00 留言 來自 61.230.83.106
)
|
答 |
(1)伏斷與滅斷
伏斷是指定,能將煩惱伏住,如色界、無色界定,
但最多八萬四千劫,再過去煩惱就會現前。 滅斷是指慧,能將煩惱斷除,
如斬草除根永不再生。
(2)一品生相無明:生相是指能生諸法之意,就像因緣合和。
一品可形容微細的意思。 整句是形容心對現象產生微細的錯誤執著。
這是形容菩薩還沒成佛,猶如13、14的月亮,還差一點、還沒圓滿。
|
|
392、
因果是不能捨棄因緣嗎?無因緣,是否就不會有因果? 那因緣是如何產生的?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因果是不能捨棄因緣嗎?無因緣,是否就不會有因果?
那因緣是如何產生的?
( 黃超偉 於 2004-05-26 19:37:00 留言 來自 61.230.83.106
)
|
答 |
生活中所感招的一切,都是因緣合和,也可說是有這樣的因,才有這樣的果,
所以因緣合和是自然的,這是不能避免。因此佛法教眾生發慈悲喜捨,且付出行動,
自然能感招善果,對一切不要分別,就能開發智慧。
這是從因果中產生福、慧,可知因果是一種告知,希望眾生都能注意自己的三業,
自然能離惡善來。
|
|
393、
"楞嚴經"有云:心不在內、外、中間;那心在何處?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楞嚴經"有云:心不在內、外、中間;那心在何處?
( 黃超偉 於 2004-05-28 18:08:00 留言 來自 61.230.83.106
)
|
答 |
這表示不管在何處都不能執著,也表示不住的意思。
所以心才能說遍一切處,
因為不住心才寬廣,若有住,妄心則有取捨,如此就遠離真心。
|
|
394、
求恩報者,善攝諸事. 此句話的含義為何?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有句:求恩報者,善攝諸事.
此句話的含義為何?
( 黃超偉 於 2004-05-31 19:43:36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求恩報者,善攝諸事: 菩薩為成佛道,要發心上報四重恩,
因為有眾生的助緣才能成就,所以雖是發心利益眾生,
也時常保持謙卑的心為眾生服務,因為利益眾生有時雖然很難做,
還是要保持歡喜的心來對待,畢竟都是能幫助成就佛道。
所以在發心所攝受的,不會往惡去思考,能用善心看待一切,
讓眾生歡喜,也能圓滿菩提。
|
|
395、何謂"還受生債"?若欠債者,則要如何作才如法?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何謂"還受生債"?若欠債者,則要如何作才如法?
( 黃超偉 於 2004-05-31 07:50:00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還受生債: 還可指再來投胎。生指生前。
整句是說:再來投胎,雖然過去所做已經不知道,但對於生前所造的惡業,
還是需要去面對、償還的。這因果會自然產生,所以人生當感受不好時,
可當還債想,雖然苦,也會比較容易接受,如此才能除去舊業,
不會再造新業。
|
|
396、
什麼是"內心的本質",認識了它又該如何修心呢?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近日讀了一篇網路文章,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但認識了內心的本質,
煩惱就會自動消失。』請問師父什麼是"內心的本質",認識了它又該如何修心呢?
感恩您慈悲釋疑!
( 慈融 於 2004-06-01 22:23:23 留言 來自61.30.75.170
)
|
答 |
內心的本質:他是空。認識的方法有很多種,時常說觀心無常,
能瞭解起心動念雖有好壞,但都是無常,不是真實性。
一般人都只是口頭上說說,很少如實作觀,所以當碰到逆境時,佛法就派不上,
這也表示認識不夠;如果能真實認知,雖有逆境、挫折產生,也能當無常想,
煩惱心自然就不會現形,因為不管好壞都是無常,所以天台宗說:「一空一切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