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光禪寺將過去留在留言板的學佛答問資料,
彙整保留下來供給網友參考,非常感恩大家的奉獻!
學佛釋疑
☆★☆★☆常船法師☆★☆★☆
    
181、大蒙山施食之緣由及涵義與放香的意思?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人有時候很奇怪,當擁有的時候並不曉得珍惜;但是即將失去時,
卻又想緊緊握住,深怕失去;若一旦失去,則深深不捨且惆悵.
有時候會回想過去的種種情形,深身體會,
所以目前時時刻刻,更加需把握人生所剩無幾的光陰,念佛修行,
充實自己空虛的靈魂,不枉度此生是人身.
請師父開示:
大蒙山施食之緣由及涵義,放香的意思.
( 黃超偉 於 2003-08-16 15:31:30 留言 來自: 61.230.74.23)
|
答 |
(1)蒙山施食是從瑜伽焰口摘錄出來,
最主要是對三塗眾生一種慈悲的發心,因為能瞭解他們的苦;
能如此,在生活中也能培養出對眾生的慈悲,而成就願力,
因此古德把他列為成為禪門日誦。
又因有興慈大師力倡蒙山施食,並加入六番開示,稱為大蒙山施食,
透過開示,希望對法能進一步的認識,在修行中才能不走冤枉路。
(2)放香是在禪門中的名詞,表示休息的意思。
因為過去打坐以香來計時,可知在不打坐時,香就不用計時了。
所以休息就以放香來說。事實上念佛也是可以通用。
|
|
182、想請教師父您,學佛一定要皈依師父麼?
|
|
183、何謂五欲八風?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某日,閻羅王因身邊的小鬼跟隨他很久,且表現稱職.
於是向小鬼說:你在我身邊很久,表現良好,特准允你還陽人間,
你希望投胎什麼環境?但說無妨.
小鬼想一想回答閻王說:我希望投胎在大富大貴的家庭,金銀堆如山,
一生不愁吃穿;美妻嬌妾在身旁,終日有人侍候;子孫成群,即賢且孝.
一生萬事如意,無災無難;身強體健,陽壽賽彭祖.
閻王聽後告訴他:人間有這樣好的環境,我閻王的位子讓你坐,我去投胎好了....
某日一位富家公子哥小明駕一輛保時捷轎跑車在馬路疾馳而過,
未久被一位女警攔下,小明不屑的說:我在趕時間,你不知道我老爸是誰?
女警淡淡的說:我只知道你超速,至於你老爸是誰?請你回去問你媽媽.
以上兩則故事與各位分享,請師父與各位師兄師姐不吝指教,
順便請師父開示:何謂五欲八風?
( 黃超偉 於 2003-08-24 17:11:41 留言 來自: 61.13.116.81)
|
答 |
五欲:
是指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
在五欲中眾生容易貪著、動搖其心,在修定中難以安心。
八風:
是指有八法是世間所愛、所憎,能煽動人心,所以用風來比喻。
1.利:對自己的利益有幫助,心比較容易去爭取。
2.衰:對自己的利益有衰減,心比較容易計較。
3.毀:是指毀謗。受人毀謗內心容易產生委屈、不平,難以安心。
4.譽:是指有好的名譽。人總是希望有好的名聲,受人尊敬。
5.稱:是指稱讚。於大眾中受人讚揚,稱其道行。
6.譏:是指譏諷,在說話中,有話中帶話的意思,讓人難以接受。
7.苦:有逼迫的意思。表示人遇到惡緣、惡境的時候,身心受其逼迫產生煩惱。
8.樂:是指心情愉快。表示人遇到好緣、好境,身心歡喜,
但如此的狀態容易得意忘形,不知進退。
|
|
184、何謂三途八難?四恩三有?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開示:何謂三途八難?四恩三有?
我們在這五濁惡世的娑婆環境裡,如何讓自己不被境界所轉?
某日一組警網在實施路檢酒測時,攔到一名喝酒的轎車駕駛,
警察很客氣的說:先生麻煩你來做酒精濃度測試.
轎車駕駛賴皮向員警說:何必麻煩,才喝一點酒有什麼關係.
員警向他說:哪也沒關係才做一次酒精濃度的測試而已.
駕駛作測試結果,酒精值零點三八,
員警笑一笑對駕駛說:沒有什麼關係,才罰幾萬塊錢而已.
(黃超偉 於 2003-09-01 19:13:35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1)三途是指三惡道,即地獄、餓鬼、畜生。
八難:前三惡道是三種難(1、2、3、),因所受果報都在苦中,
難以修行所以稱為難。
4、在長壽天難,指天上第四禪中的無想天,壽命五百劫。
泛指壽命長且命好,因心在禪定中,不想動,
所以想要來修行是很不容易的,故稱為難。
5、鬱單越難:是指人間壽命千歲,同樣也是很好命,
所以也很難教化,故稱為難。
6、盲聾瘖啞難:因身體的缺陷,沒法聽聞佛法,故稱為難。
7、世智辯聰難:雖聰明,但以外道為主,不信出世正法,
因口才好,容易去辯,不易信受,縱然給他說真理,也會反駁,故稱為難。
8、生在佛前佛後難:不與佛同世福報算是不夠的,因為不能聽聞佛法;
縱然在這個時代來學佛,雖有佛法,但所聽的,與在佛的時代,
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畢竟佛是成就者,因此也稱為難。所以要努力學習,
培養善根,才能生在佛的淨土。
(2)四恩: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
三有:欲有、色有、
無色有。是指三界各有各的果報。
(3)如何不被境界所轉:這需要很多條件。
但平時多站在眾生的立場,就能進一步體諒對方,
所以平時要多從慈悲、忍辱下手,才可以讓自己不在乎外境。
|
|
185、什麼叫做「魔考」?
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和接受? |
問 |
師父,您辛苦了!
請師父開示:什麼叫做「魔考」?
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和接受?
謝謝師父!
( 考焦 於 2003-09-01 20:03:00 留言 來自 61.226.164.194 )
|
答 |
魔考不要當作很恐怖,表示需要經過磨練的考驗。
因為磨練不是一般人所喜歡的,所以用「魔」來形容,
表示在磨練中會讓心產生煩惱,破壞原有的歡喜心,
雖如此,但經過磨練出來後,會得到更深的智慧,
讓心更歡喜、安樂,所以要修行,都要經過磨練。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修行也是如此,所以在修行中,
雖然遇到不如意,還是要學習歡喜面對,
因為它正在幫你去除雜質,讓你能成器。
所以要用善來看待,如同良藥苦口。
|
|
186、若夢中曾有過菩薩出現等,是第七意識的浮現或魔的誘現?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若一個人每在睡覺中,不管是熟睡或淺睡,很容易作夢,
有人說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有人會說,胡思亂想,
作夢是無意義.但是有人作夢卻是未來要實現的,
或是此夢似曾相似,卻非今生發生的,
佛門曾說:人有八種意識,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外,
還有第七意識阿那含識和第八意識阿賴耶識;
夢境若是真實,非胡思亂想,應是第七意識的浮現,
想請示師父:若夢中曾有過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和
地藏王菩薩出現和一些不知名類似菩薩裝扮的顯現,
是第七意識的浮現或魔的誘現?
本人雖非大慈悲之人,但是心腸也算較軟,
最近執行交通取締違規,在本分局是倒數幾名,
不過深深感覺,本市交通違規很嚴重,尤其闖紅燈和逆向行駛'超速等,
在此呼籲大家珍惜生命,開罰單罰鍰事小,
若不幸往生,似乎很對不起父母和三寶恩.
( 黃超偉 於 2003-09-05 18:55:33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
答 |
夢境還是屬於第六意識,
第七意識是對所產生的一切,有取、捨,也就是歡喜、不歡喜,
如此才種入第八意識。
夢境雖然是無心,但有很多情形會產生,
以修行的角度來看,都是有它的含意,一種提醒、勉勵,
讓眾生在修行過程中,如遇到困難、逆境、考驗,能有信心的走下去,
表示三寶隨時護著,不用擔心,也表示這是必經過程,應該接受磨練。
夢到菩薩是很好的事情,不是魔的誘現,是你的心有真正發出慈悲心,
與菩薩有相應,所以菩薩來讚嘆,應該要繼續保持。
因為行菩薩道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這對你及別人,
都有很大的幫助,不要在乎眼前的得失。
|
|
187、都是在六道輪迴生死的眾生,有什麼好分的?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本月六日和七日、十一日和二十七日、二十八日皆有群眾遊行活動,
尤以六日之台灣正名運動進聯合國與七日之捍衛中華民國的遊行,最讓人無奈。
很多人會分台灣與中國;外省人與本省人,
我心理在想:我們都是在六道輪迴生死的眾生,今生相處,來生未必在一起,有什麼好分的?
大家若能把花在無聊的事情與他人盲目附從,搖旗吶喊的時間,
用在唸經、禮佛,行菩薩道盡心力與佛菩薩共協助六道眾生,
脫離六道輪迴不是更有意義嗎?
( 黃超偉 於 2003-09-06 15:07:21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答 |
一般眾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自己好就好,
如此的心態,容易產生紛爭,當利益有受侵害時,就難以接受。
雖說表面上也是為人民著想,但應該著重實質的幫助,
如此的用心才不會白費,在教育上才有增上的作用,
因為有好的思想,才能帶人走的更安穩,
人民安定,國家自然強盛、有能力,國際舞台自然走得出去,
也會受人肯定。但修行人也要多體諒眾生的立場,
如此才能在菩薩道走的安穩,彼此都有增上的作用。
|
|
188、這樣的一天,極樂世界一百年! |
問 |
常船法師:阿彌陀佛!
您託師兄帶給我的(障礙、看法、調順、貴重)等資料
我已經收到非常感謝您,此時的我很受用. 感恩!
( 常悅 於 2003-09-09 00:31:43 留言 來自 61.229.227.110)
|
答 |
很高興你能上網來參觀,希望能有你喜歡的,
能對法上的認識更深一層。
人都是在學習,跌倒是很正常,但不要忘記站起來,
如此才能越挫越勇,逆境也就成為增上緣,
如同蓮花一樣,能出淤泥而不染。
所以修行人時常要去淨化自己,如此能增長慈悲、忍辱,
對道業有很大的幫助。
經中說,這樣的一天,極樂世界一百年,如此算來,代價是很高的。
說實話,就是因為不好修,所以代價才這麼高,
但在這娑婆世界都差不多,所以不要忘記佛法,如此才能安然度過。
|
|
189、何謂"真空"
"妙有", 該如何落實在修學的點滴功夫上?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想請教您何謂"真空"、"妙有",
該如何落實在修學的點滴功夫上?
( 禪悅 於 2003-09-10 01:52:51 留言 來自 61.229.224.229)
|
答 |
(1)真空是在講心性,也就是指空性。
此空性猶如虛空一樣,所以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表示不受任何現象影響,所以要與空性相應,
生活要從慈悲、包容下手,有時雖然很無奈,
但還是要調整自己,因為這些都是我執的反應過程,
才有不悅的心情,要多轉念,或可多看虛空,
讓內心認同受苦的不是真正的我,很快就會過去。
(2)妙有是一種運用。
當你能不受現象影響時,就能巧妙的運用現象,
能適時的利益自他,因為是清醒的,表示智慧開出,
懂得如何運用,讓一切都能達到最完美,
就像放煙火一樣,雖會消失,但讓人有歡喜心。
(3)所以生活中要有慈悲的願力,如此雖碰瓶頸,
也能讓心保持平穩,心能定下,智慧就會慢慢顯露出來。
|
|
190、如何能正知、正見
勇敢的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身處現在的修學環境,時代的腳步一直在改變,
周遭的人、事、物也充滿著誘惑,
而身為佛弟子的我們該如何能正知、正見
勇敢的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當一個打不退.罵不退的佛門好寶貝。感恩!
( 禪悅 於 2003-09-10 22:26:08 留言 來自 61.229.234.161)
|
答 |
修行跌倒是很正常的。
平時在講佛法好像都知道,但真正碰到問題都拿不出來,
這表示善根還不夠。
所以修行需要有善知識的引導或者不斷讀誦經典
對法的認識也會加深,甚至蒙三寶加被,
思想通達才能不退,否則是做不到的。
|
|
191、這兩難中如何取捨才能究竟圓滿?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某日,某寺一位老和尚帶著一位出家已有一段時間的徒弟往市集,
欲採購所需物質.途中經過一排賣雞'鴨'豬'牛的肉攤,
徒弟掩鼻說:好噁心,他們為什麼要殺生?
像我們在寺裡清修,從不殺生.這位老和尚不語含笑看他,
過了一會兒,老和尚與徒弟返回寺裡.剛進門未久,
老和尚向徒弟說:請你蹲下去看看地上.
徒弟納悶的蹲下去問:師父,為什麼要我蹲下去看地上?
師父答曰:你看看地上有什麼.
徒弟定睛一看回答:有一些死亡的螞蟻和一隻死亡的蟑螂.
老和尚問他:這些螞蟻和蟑螂是否有生命?
徒弟回答:有啊.
老和尚說:剛剛你進門才踩死它們,請問你是否有殺生?
徒弟默然不語.......
請師父慈悲開示:
若是蟲子寄生特定樹上吸食,可能會導致樹木死亡;
也可能不會.但是對蟲子來講,若不吸食此樹,有可能導致它們死亡.
我們是否可以把它捉拿放置別處?
依佛法來說,它們也是芸芸眾生,亦有可能再過千百萬劫能成佛.
但是依樹木無情眾生來講,若任蟲子吸食而導致枯萎死亡,
是否對樹木來講不夠慈悲?
這兩難中如何取捨才能究竟圓滿.
( 黃超偉 於 2003-09-14 02:01:38 留言 來自 61.13.116.98 )
|
答 |
無情眾生是來成就有情眾生,
因為它們沒有苦覺,所以不管如何對待,以它們的立場都無所謂。
因此在處理無情眾生時,要看它的價值來說,
換句話說,多數眾生所喜愛的,就要善加保護,
可以讓有情眾生歡喜心能相續,所以對無情眾生處理方式,
是以它價值觀來衡量,而不用慈悲觀來看,
如此就不會兩難。
|
|
192、怎樣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有句話說:修行只要從法上下工夫,就會進步.
該如何做才能在挫折時提的起心力?
怎樣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 禪悅 於 2003-09-16 20:08:30 留言 來自 61.229.234.245)
|
答 |
(1)當妳對法上有真正認識的時候,心力就強了,
自然能夠站起來;否則,雖然說是佛法,
但內心的認同度不夠,沒有真正消化成自己的思想,
碰到問題、瓶頸,就拿不出來,所以在生活上要多培養願力,
讓心能心甘情願的為眾生付出,
如此對眾生的缺點,就容易釋懷,自己也能從中對法的體悟更進一步。
(2)跌倒的人,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應該要靜下來深思,
以前處理不好的,應該換個心態來看之,讓自己不再跌倒。
雖失敗但可從中獲得經驗,也算是好事,因為可以從中成長,
所以說:「失敗為成功之母。」
|
|
193、為什麼要超度冤親債主,
何謂冤親債主?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在法會的時候為什麼要超度冤親債主,
何謂冤親債主? 感恩.......
(禪悅 於 2003-09-17 08:43:44 留言 來自 61.229.222.252)
|
答 |
人生的障礙是很多的,
有個方式、對象,讓自己能很認同、精進的用功,是件好事,
如此才能對三寶更加用心,會增長善根,因為與自己有關。
所以超度冤親債主,是一種精進的法門,
因為時間短暫,容易集中精神,發出慈悲、彌補的心態,
對法來說,是有幫助的。
可知冤親債主,可解釋為自己的障礙、不順的地方,
不管是什麼因素產生,希望借三寶力量,能圓滿解決,
在當中自己的發心是很真誠,如此之心,對無分別是有幫助的,
此心的增長,在生活中就會儘量不想要在是非中去計較,
以免再增加自己的障礙,也可開發智慧。
|
|
194、家庭經濟又在此時出現危機,又屆臨四十,
我真的很無法選擇? |
問 |
師父: 阿隬陀佛!
…………家庭經濟又在此時出現危機,又屆臨四十,
我真的很無法選擇,我是否應放棄考試,而安心做個家庭主婦即可?
曾經於夢境中,夢見真光寺始知有貴寺,
且連夢兩晚夢境樣並告知本人須找到貴寺始能找到回家的路,
至今依然不解~~~~~~~SOS!阿隬陀佛!
(薰衣草 來自:218.165.8.138 2003/9/11 下午 11:45:00 )
|
答 |
任何過程都是一種歷練,雖然苦一點,
只要能安心就好,所以都可以。
現象只是個過程,都會過去的,這些沒有永久性,
所以在得失上不要太過分別,重要是如何讓自己生活安心,
從歷練中增長智慧,這才是妳真正需要的。
每個人都有他歷練的過程,都需要從中走出來,
如此才是真正的歸宿,因為能活的安穩、自在。
所以妳需要學的是佛法,讓自己的思想能再昇華,
如此再看外境,自有不同的見解。
|
|
195、一位居士有出家的念頭,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因緣能較為圓滿?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您辛苦了......
有個問題請教您,一位男眾居士近來有出家的念頭,
但是他因為曾經跌倒腦部受傷又有高血壓等病緣,
居士的家人並不放心他作這樣的決定.現在還是如往常一樣居士會到寺院當義工,
每天去朝山有時也會參加助念,他的女兒希望維持現狀較為適當,
請教師父,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因緣能較為圓滿。
感恩......!
( 禪悅 於 2003-09-19 00:39:48 留言 來自 61.229.227.18)
|
答 |
修行人在困苦中能繼續發心,是很難得的,應該要讚嘆才對,
不要有不捨得心態,因為臭皮囊能善加運用是一件好事。
只要發心者能歡喜心去面對,旁邊的人,應該多做鼓勵,
因為這樣對我的執著容易放下,也能夠快速消業,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所以只要不發牢騷,內心沒有委屈的心態,對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
妳應該注意的事這個問題,而不是身體上的問題,如何修行,
由他自己決定,沒有關係。
|
|
196、修行如何觀空? |
|
197、為什麼佛不需要六道輪迴?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有一天同仁與我在看華藏衛星電視台之淨空老和尚開示佛法,
就問我:學佛究竟在學什麼?因為他家雖是佛道合一的道教,
但是他確無神論,於是我就跟他說:學佛簡單的說,就是學習佛祖的智慧'慈悲和無畏;
也就是能夠了脫生死,近入涅槃,不再六道輪迴生死.
他又問:為什麼佛不需要六道輪迴?
我說:以世尊釋迦牟尼佛來說,祂是累世千萬劫清淨苦修而來,這世悟道成佛;
也就是說示現給娑婆世界的六道眾生看.
我們眾生的心性本像一面清澈透明的玻璃,
因為累世的貪、瞋、癡和七情六慾,就像灰塵一樣附著在透明的玻璃,
所以看起來不透明.而學佛就像用乾淨的布把塵埃擦掉,恢復原來透明,
也就是悟道成佛.因為不執著,故不會被境界所轉.當然也不需要六道輪迴;
若佛菩薩會在娑婆世界再度示現,因為慈悲心而倒駕慈航度化眾生.
同仁問:佛寺裡面都是誦經而已?
我告訴他:不只誦經,主持當家師也會開示佛法,
而每天誦經是為加深印象,遵守佛法戒律的.
最後我告訴同仁:學習佛法簡單的說,就是捨棄貪、瞋、癡,放下萬般緣,
正心研佛經,真誠誦佛號,寂靜進虛空.
請師父指導弟子這段回答有無需改進和補充的地方?
( 黃超偉 於 2003-09-21 01:01:47 留言 來自 61.13.116.28)
|
答 |
回覆的還不錯。
不過學佛先不講未來,用佛法的心,在生活上能得安樂,遠離煩惱,
對人生有直接幫助,對生活上的利益要表達出來,眾生才有心想進一步學習,
這方面比較感受的到,可以補充說明的。
|
|
198、家父想出家,不知如何處置較為圓滿? |
問 |
師父:阿彌陀佛!
家父身體有重病卻想出家,我認為不妥,
不知如何處置較為圓滿?
(2003/9/17 下午 12:12:00留言來自:61.229.224.124)
|
答 |
修行人在困苦中能繼續發心,是很難得的,應該要讚嘆才對,
不要有不捨得心態,因為臭皮囊能善加運用是一件好事。
只要發心者能歡喜心去面對,旁邊的人,應該多做鼓勵,
因為這樣對我的執著容易放下,也能夠快速消業,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所以只要不發牢騷,內心沒有委屈的心態,對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
妳應該注意的事這個問題,而不是身體上的問題,
如何修行,由他自己決定,沒有關係。
|
|
    
回頁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