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頁首

真光禪寺將過去留在留言板的學佛答問資料,
彙整保留下來供給網友參考,非常感恩大家的奉獻!


217、若在家裡恭奉地藏王菩薩,容易引來陰間眾生嗎? 218、當神識未離開身體就做這樣的處理是否會升起嗔恨 而墮落惡道?
219、一期生命結束, 該如何加功用行才能不執著、不顛倒、不恐懼歡喜自在的往生? 220、請法師開示該如何化解仇恨改善這樣的因緣呢?
221、對"空性"到現在一直找不到著力點,不知該怎麼下工夫? 222、部份人因片面的道聽途說,對佛法有些誤解
223、何謂六和敬?何謂識神?它與西方人所謂的靈魂是否相同? 224、何謂四無礙辨才? 中陰身超度與往生幾年後超度,它們之間的差別?
225、病痛時無法稱頌佛號, 臨終更不可能有辦法稱頌! 226、近來自殺的情形普遍增加,為什麼有勇氣輕生而沒有活下去的希望?
227、請師父解釋,簡淺易懂的「涅槃」的意思? 228、內心很擔心小孩若教不好,將愧對佛、法、僧三寶,也將造成社會負擔.
229、更加體會佛經對人心和眾生的心的剖析,非常有道理 230、覺得自己沒智慧,濫用慈悲
231、看到許多地方都擺了功德箱,內心有些許的不認同 232、中陰身,將具有幾識?具有那些神通?何謂隔陰迷?
233、「業力」是什麼? 它是怎麼形成的? 怎麼來的? 又如何化除的? 234、我們天天爭奪得到的是永恆,還是曇花一現?
 
                     

學佛釋疑

☆★☆★☆常船法師☆★☆★☆

217、 若在家裡恭奉地藏王菩薩,容易引來陰間眾生嗎?

師父:"阿彌陀佛"
在日前看一本白雲老和尚寫的一本書,
曾說到若要恭敬禮拜地藏王菩薩,最好是到佛寺,因為地藏王菩薩在地獄度化眾生,
若在家裡恭奉,容易引來陰間眾生,對家宅和本人及居住此地的親人不好.
請示:師父的觀點?
若在家裡恭奉需注意那些事情?
有人說:若家裡有佛堂,恭奉佛、菩薩需單數不可以雙數.
請示:師父佛經有規定嗎?這規矩出自何處?有何意義?
上次請師父開示的:五欲八風?師父有指示:在學佛釋疑第一五八題,
但是該網頁好像被刪除.......
人學佛後似乎有段時間會更煩惱,如果能有覺,就是所謂的菩提境界嗎?
( 黃超偉 於 2003-10-09 22:25:26 留言 來自 : 210.69.180.250 )

(1)我認為沒有關係,來親近地藏王菩薩,都是學習地藏王菩薩,
同樣有慈悲心,所以家裡恭奉,只會感應更多的善神擁護,不會有問題的。
縱然有陰間的眾生來,也是聽地藏王菩薩開示,
換句話說,供奉的人,是提供好的環境,讓眾生有得度的因緣,也是一件好事,
會增長更多的福德,只有好,沒有壞。
(2)供奉一般都是單數居多,也沒特別規定,
但用觀心的角度來看,比較舒服,如三尊,有左右護法,
感覺比較攝眾,也感覺到每一個點,都離不開佛菩薩的視線,
表示佛菩薩的關照、慈悲,不受限制。
(3)五欲八風是在學佛釋疑第183。

218、當神識未離開身體就做這樣的處理是否會升起嗔恨 而墮落惡道?

師父:阿彌陀佛!
末學有個問題想請法師開示:
現今在處理往生者遺體,有的是選擇大體捐贈供醫學研究,
有的是將身體能用的器官捐給需要的患者;
而末學疑惑的是當神識未離開身體就做這樣的處理是否會升起嗔恨
而墮落惡道(生前雖然如此發願,但是當下若定力不夠或起顛倒想);
如此是否就有個缺憾.因為末學也有在往生時捐器官這樣的想法但是認知不夠,
所以一直存著疑惑不知怎麼作才能歡喜自在......!
( 慈融 2003/10/5 下午 07:10:00)

你問的很實在,我想用現代人感受的到的來說:
好比想自殺者,用火燒,一般只要還有機會,都會想到要求救,
因為太痛苦,根本沒法忍受,雖然當時的心態很強,
但感受到它的難度時,就會放棄原來的決定。
除非真是菩薩,雖然很苦,也會繼續走下去,如經中所說菩薩喂鷹的故事……,
因為想利益眾生,對自己的損失就不會在意,
雖然苦也會接受,所以這是因人而異。

219、一期生命結束, 該如何加功用行才能不執著、不顛倒、不恐懼歡喜自在的往生?

師父:阿彌陀佛
想請師父開示:
1、人都會有走到這一期生命結束的時候,
該如何加功用行才能不執著、不顛倒、不恐懼歡喜自在的往生?
2、何為臨終開示?
( 文融於2003/10/7 下午 07:31:00)

(1)在臨終要用功不容易,因為有病痛,心力很難集中,
如果平時沒有下功夫,這時候要不執著、不顛倒實在很難做到,
所以修行是平時累積的功夫。
因此平時要學習慈悲、包容,內心對所遭遇的一切,才容易釋懷,
到臨終時才不會陷入過去的陰影中,產生掛愛、執著、顛倒,
縱然有此現象,也比較容易開導,走出陰霾。
(2)臨終開示就示對讓往生保持正念,
如此就要放下心中的是非、煩惱、執著,心向著佛,學習佛的心態(大慈大悲),
這樣就能釋懷過去的種種,如此念佛,求生淨土。

220、請法師開示該如何化解仇恨改善這樣的因緣呢?

法師:阿彌陀佛
前幾天有位母親難過的提起家裡大兒子的事,
她說:以前先生染上賭博的習慣,家裡的經濟一度陷入困境;幾年後婆婆也中風了.
一個人要扛起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有時心裡苦悶又正巧孩子不乖,打起孩子是又罵又踢,
現在先生改掉惡習成了發心虔誠的佛弟子,孩子們也有穩定的工作.
但是大兒子對母親以前又打又罵的教育方式依然耿耿於懷甚至心中有恨,
而對母親的關心有時還會惡言相向.
請法師開示該如何化解仇恨改善這樣的因緣呢?
謝謝您!
( 慈融於 2003/10/8 上午 02:33:00)

要化解仇恨,一定要發慈悲心,只有站在眾生的立場,才能體諒,
也才能知道為何眾生會如此,所以希望他能換個角度來看。
心想,當一個人很煩、很無助、委屈時,這個氣沒消化掉,整個人會崩潰的,
所以有地方出氣,才不會產生大問題,雖然說做出氣桶很委屈,
但何嘗不是在幫助一個人,這比將來看醫生還好才對,如此想,是在行善事,
因為在幫助人,也是為家庭付出一點心力,應該用好的去看。

221、 對"空性"到現在一直找不到著力點,不知該怎麼下工夫?

師父:阿彌陀佛
您在妙文摘裡提到:(碰到大小的事情,煩惱的事情,我們都要能夠忍,能夠包容,
就像大海納百川一樣.任何事物都接受,對任何事物都能夠化解,最後體悟"空性"的滋味).
這些話末學明白,只是一直找不到著力點,不知該怎麼下工夫?很慚愧!
對"空性"到現在都還無法體會,很疑惑,
請師父開示.感恩....!
( 慈融 於 2003-10-10 03:17:15 留言 來自 : 61.229.225.209 )

空性就像虛空一樣,能包容一切,所以不管現象的好壞,對空性都沒有影響。
因此在生活中學習慈悲、忍辱,就是要去掉我執,
如此才能趨向空性,進而與之相應。
當你有真正從此下功夫時,對現象好壞的看法,就能改觀,
心能如止水一樣不動,體會會更深,所以修行也很單純,
你就從包容開始,先將內心的是非去除,在感受無惱的生活。

222、 部份人因片面的道聽途說,對佛法有些誤解

師父:"阿彌陀佛"
與同仁相處一段時間,感覺部份人因片面的道聽途說,對佛法有些誤解如:
佛門所謂四大皆空,認為是酒'色'財'氣都空,那每個人都出家,地球的人類不就絕種,
我就向他們解釋:
所謂四大皆空是指任何物質,包括有情與無情眾生,皆係地'水'火'風所組合,
緣起而生,緣盡而滅. 有些人認為有些佛寺鼓勵人多多供養,才有功德,
那沒錢的人,不就永遠與佛無緣,且佛寺所收的供養金都在主持手上,主持變成很富有,
未免養成驕奢習性.
我向他們說明:
佛法所謂布施,雖有財布施沒錯,但是不只財布施,還有法布施和無畏布施,
個人可依自己的能力,選擇財布施或法布施或無畏布施,
如:參加早晚課或大悲懺法會和唸佛共修皆係法布施,且個人若能清淨己心,
放下執著,一心唸阿彌陀佛,臨終前,心不顛倒,必蒙西方三聖接引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
所以往生西方淨土,非有錢人的權力.而佛寺的財產登記主持名下,係因法令規定,
因為主持是一間佛寺的法令代表人,若是有正知正見的主持,絕不會因財產登記名下,
即認為係自己個人擁有,因為佛寺之動產與不動產,皆係十方三寶共有的弘法道場.
請師父指導:
弟子的回答,若有錯誤的地方或需要補充的地方?
( 黃超偉 於 2003-10-11 13:55:57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1)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簡單說就是自己,換個角度來說,因為是空,
所以自己對得失心不要太重,如此才能體會空的含意,
進而與空相應,可遠離煩惱、束縛。

(2)一般僧團的錢,也是有制度管理,不會隨便花用,不一定都登記主持一人,
大部分都直接用寺廟本身的名字去登記,比較不會產生問題。
登記是一個小問題,重要在於主事者如何運用,我想真心修行者,會妥善運用,
不會讓信眾浪費所布施的財、物。

223、 何謂六和敬?何謂識神?它與西方人所謂的靈魂是否相同?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開示:何謂六和敬?何謂識神?它與西方人所謂的靈魂是否相同?
每一眾生面臨往生,是不是就是四大分離,面臨死亡的痛苦,該如何安慰較合宜?
若有眾生感覺即將往生,而顯得焦燥不安,向你吐露時,該如何勸慰?
(黃超偉 於 2003-10-14 19:29:17 留言 來自210.69.180.250 )

一.六和敬: (1)身和同住:生活作息有共同的規定,大家都能歡喜接受。
(2)口和無爭:人與人相處時,不說是非,彼此都不會想在說話中佔人便宜、損人。
(3)意和同悅:身、口不產生問題,內心要有歡喜心,才能持久,
如此在生活中,才能歡喜、愉快。
(4)戒和同修:在一個僧團中,如果所修不同,則標準不一,
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動搖。戒是指戒律,所以生活的標準有依據,大眾容易心服。
以現代來說修行的法門也可以。
(5)見和同解:修行的見解要依法,如此在修行中才能無爭,因為看法一致,彼此可互相提攜。
(6)利和同均:同在生活中,沒有分職位大小,如此發心者可真正達到無所得。

二.神識與靈魂是一樣的。

三.安慰是要讓心安住在善法中,心自然能平靜,所以多往好的去想,
將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放下,如此念佛,求生淨土。

224、何謂四無礙辨才? 中陰身超度與往生幾年後超度,它們之間的差別?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
何謂四無礙辨才? 中陰身超度與往生幾年後超度,它們之間的差別?
何謂隔陰迷?一個人若累劫千世,具有佛緣;此世因緣,未接觸佛法,
是否會有機會,被喚醒佛緣?
(黃超偉 於 2003-10-16 22:43:43 留言 來自210.69.180.250 )

一.四無礙是指理解力,也可說是智慧。 辯才是指表達。
有: (1)法無礙辯:對文章、句子,能領悟、清楚,所以在解釋時就能自在無礙。
(2)義無礙辯:對於法的義理能深入,也表示有親身的體會,所以在解釋時,
意義就很寬廣無礙。
(3)詞無礙辯:精通各種地方的語言,如此在教化時,才能不受語言限制。
(4)辯無礙辯:不管在任何環境、處所,都能隨眾生的因緣,開示眾生,不受影響。
所以在開示時是很喜悅,也可稱樂說無礙辯。

二.超度在49天內效果是最好,因還沒投胎,可增加福德,往生善處;投胎過後,
因已定型,只能增加善緣,讓往生者有機會多親近三寶,所以不能直接受益。

三.隔陰之迷: 陰可說是中陰身。鬼神都有五通,當人死後,同樣有五通,
所以就不受現象的限制,對現象能清楚,且能來去自由。但這有一個限制,
就是要投胎,所以時間不長,當投完胎之後,就會失去原有的能力,變成不知,
一切都跟隨業力在走,從頭學起,對過去的一切,猶如失去記憶一樣,所以稱之為迷。

四.只要有善根,一定會再接觸的,因為佛菩薩隨時都在觀照眾生,
只是在等待因緣成熟而已。

225、 病痛時無法稱頌佛號, 臨終更不可能有辦法稱頌!

師父:"阿彌陀佛"
最近住院幾天,有很深的感觸,當第一天生病時,腹部感覺有脹痛、抽痛
和絞痛三合一的劇痛,臉部都抽搐.
我的妻子說:你平常不是常上山禮佛,做功課,現在何不祈求南無觀世音菩薩保佑?
我很勉強回答:現在疼痛都忘了我是誰;心中確很震撼,
因為雖然佛經有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稱頌,臨終前,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西方淨土.
但是臨終前,身心承受的劇痛比我現在的病痛不知強過幾萬倍.而現在無法稱頌佛號,
臨終更不可能有辦法稱頌.所以想想應平時多做功課,以免臨終時,想臨時抱佛腳可就很難.
( 黃超偉 於 2003-10-27 19:18:30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對。

修行本來就要在平時下功夫,如此才能真正拿出來有受用的感覺,
所以絕對不能心存僥倖,如此在平時才會真實去下功夫,雖不好做,
也會努力去實踐,與法相應,決定會有代價的。

226、 近來自殺的情形普遍增加,為什麼有勇氣輕生而沒有活下去的希望?

師父:阿彌陀佛
近來自殺的情形普遍增加,年輕的學子因感情失意而輕生;
十九歲的孩子臉上長期長滿青春痘覺得自卑,選擇結束年輕的生命;
父母爭執攜子共赴黃泉時有所聞,為什麼有勇氣輕生而沒有活下去的希望?
要生存真有那麼困難嗎?.......
感恩師父開示......
( 慈融 於 2003-10-30 19:37:11 留言 來自 61.229.226.239 )

人的思想將自己調到最壞的打算,一般在內心中確實受到痛苦,
且長時間無法解決,所以就不管那麼多。
這只能說平時對內心正面的思想培養太少,所以耐用度不夠,猶如溫室的花朵。
沒有好的思想,當碰到難關時,為逃避問題,在他們的心中,
以為這樣是可以將問題解決,不會再受到干擾,所以就有勇氣走下去,
但卻不知死後的世界又是如何,如果知道更慘,就不會有人去走,
但因為看不到,在平時又常聽到:「死了一了百了」,所以就盲目且決意的走了。
可知在人生中對內心思想的啟發是最重要的,否則,縱然有家財萬貫,
當不如意的時候,也很難讓自己快樂。

227、 請師父解釋,簡淺易懂的「涅槃」的意思?

請師父解釋,簡淺易懂的「涅槃」的意思?
謝謝師父開示! 師父,您辛苦了!

( 請問師父 於 2003-10-30 22:06:28 留言 來自 61.226.164.99)

涅盤是指不生不滅,也就是在自性中。
自性對現象好壞不會去分別,所以就不受干擾,因此是一種解脫、自在的境界。

228、 內心很擔心小孩若教不好,將愧對佛、法、僧三寶,也將造成社會負擔

師父:"阿彌陀佛"
最近心情宛如洗三溫暖,前陣子生病住院,這陣子小女出生,
有人恭喜我;我內心卻百感交集,因此我笑說:大概前輩子倒會不少,
這輩子才有二位小孩來要債,這樣也好還清,下次輪迴才不用背小孩債.
內心很擔心小孩若教不好,將愧對佛'法'僧三寶,也將造成社會負擔.
所以在我兒七歲時,帶他至佛寺參觀,以佛法教他,給他內心宗教的約束,
以免他學壞,對他宗教的第一次以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的小孩宗教插圖,
灌輸他善與惡和因果輪迴.
因為現代小孩營養好,非常聰明,古時代父母的打罵教育,未必管用以宗教約制,
讓他內心能有善惡的觀念和自我約束才是.

( 黃超偉 於 2003-10-31 23:31:27 留言 來自 61.230.81.119)

空性就像虛空一樣,能包容一切,所以不管現象的好壞,對空性都沒有影響。
因此在生活中學習慈悲、忍辱,就是要去掉我執,
如此才能趨向空性,進而與之相應。
當你有真正從此下功夫時,對現象好壞的看法,就能改觀,
心能如止水一樣不動,體會會更深,所以修行也很單純,
你就從包容開始,先將內心的是非去除,在感受無惱的生活。

229、 更加體會佛經對人心和眾生的心的剖析,非常有道理

師父:"阿彌陀佛"

最近才到派出所未久,感覺派出所的班實在很累,體力吃不消,大概有了歲數,
已經向上呈報回到警備隊,祈求三寶加被,能讓我順利回到警備隊;
雖然警備隊的班難上,但是比派出所還好.不過在這段時間,
也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千奇百怪的案子,倒也算是一種收穫;
更加體會佛經對人心和眾生的心的剖析,非常有道理.
因為每一眾生都以自我為中心,對我執很難放下,處處以自己為考量,
尤其在末法時代,更加明顯眾生的貪欲也更加的重;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爭執和衝突就愈演愈烈.而人的冷漠和無情更讓我匪以所思,
非但朋友如此,就算是親戚亦是如此,讓我對下一次輪迴,
更不太願意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道.倒也更加嚮往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好好修行.
不過倒也不太有把握能到西方淨土,自覺業障太深,只能默默祈求三寶加被,能償宿願.

( 黃超偉 於 2003-11-03 02:35:29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末法時代的眾生,善根比較薄弱,都是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
所以不好的層面比較普遍,也會增加,除非心態改變,不然會繼續惡化,
這是學佛者應該要去認識,如此對周遭的一切,才能不在乎,乃至發出悲心,
因為眾生病重要幫助的太多,所以不會跟眾生計較,只有憐憫。
如果不能體諒眾生的病,雖好心待人,也會活的不如意,
因為眾生給自己的傷害太多、太深,很難釋懷,如此心態,
對自己、別人都沒有好處,最後也跟眾生一樣,煩惱覆心,
學佛的好處就發不出來。
可知生活中,要把眾生當發心對象,做的來就儘量做,太惡劣做不來的,
少接觸就好,如此內心才能保持在善法中,說要往生才有本錢,
這樣生活才會安穩、快樂,這需要自己去做,如此三寶一定加被滿眾生的願。

230、 覺得自己沒智慧,濫用慈悲

師父:"阿彌陀佛"
今日接獲被我開單的民眾申訴函,對民眾的申訴理由真讓我啼笑皆非,
警察對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的民眾,可以依據事實開單告發,
亦可予以口頭告誡而不開單;所以警察不開單而予以口頭告誡並不違法瀆職.
這個案例是一名賴小姐她於十月二十八日晚上,騎乘機車由北往南,
從南陽街至襄陽路,被我攔下;因為南陽街的路面標線劃得很清楚,
它的箭頭是由南向北方向,違反該條例第四十五條一款逆向行駛.
當她出示駕駛和行車執照,駕駛執照逾期,又違反該條例第二十二條一項六款;
本應開二張罰單告發,因學佛修行故,感嘆近年經濟不景氣,眾生為三餐溫飽煩惱,
所以才開一張駕照逾期,誰知她心生不悅,一狀告來說她觸犯兩條為什麼只開一張,
標準在哪裡?
且怪我們未開警示燈,且躲在暗處,實際情形是開巡邏車且開啟警示燈非常耀眼,
很多汽機車駕駛人都不敢違規,而本人是站在路口邊緣,身穿反光背心,
該時段執行勤務的同仁有三人,目標非常明顯,殊不知她的心態是什麼?
更鮮的是在她的申訴函裡,也承認違反兩條,所以才讓我覺得很氣又很無奈,
我的同事個個看了都覺得匪夷所思. 這件事情給我一些感觸,首先感覺業障重,
因為當接獲申訴函的答辯,我還是習氣重難改,會口出惡言,覺得很對不起三寶.
再來覺得自己沒智慧,濫用慈悲,她人未必領情,佛門有云:對於慈悲,要悲智雙運.
看來我離悲智雙運的距離非常遙遠.唉..............
( 黃超偉 於 2003-11-04 00:42:52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人的發心是最重要的,雖然眾生不能接受,乃至無理取鬧,換個角度來說,
眾生的煩惱是很重的,應該去瞭解眾生的現象,不用太在意。
雖如此說,但對初發心的人來說,會比較苦一點,但要把它當作是一種磨練,
在修行過程中,是從慈悲再進一步轉換成忍辱。
現象雖然比較無情,但卻是一種真實的成長,應該用好的心態來看。
雖然會不高興,乃至發牢騷,也不是錯,因為正在排毒,
將內心不滿的情緒、執著化解,這也是正常過程,念頭改變後,智慧就會增長。
所以要用善來看待就好,其他不要想太多。

231、 看到許多地方都擺了功德箱,內心有些許的不認同

師父:阿彌陀佛!
今天聽媽媽提起她的朋友前幾天參觀中部一間寺院的事,
她說:朋友描述參觀寺院的時候,看到許多地方都擺了功德箱,
(曾經也有到此寺參觀過的朋友對富麗堂皇的建築也不認同),
對此留下不甚好的印象;而我對此感到疑惑,其實內心對這現象也有些許的不認同,
請師父開示解惑!謝謝您。

( 宇芯 於 2003-11-08 23:45:05 留言 來自 61.229.233.161)

每個寺院都有不同的表達發方式,當然你可以用好的去看,
也可用不好的去看,但以學佛的角度,就是要遠離煩惱,
所以任何事情都要往好處想,如此學佛才能體會真實的利益,
至於對方如何,這要看其發心。

我們也希望大家都好心,將來自然感招善果,如此想就可以了。

232、 中陰身將具有幾識?具有那些神通?何謂隔陰迷?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人若往生後,成為中陰身,將具有幾識?具有那些神通?
一個嬰兒剛出生,其是否還暫時保有神通?直至幾歲才會消失? 何謂隔陰迷?
若一個人對宿世尚有記憶,是否算正常,是何因緣讓他在夢中回到過去對宿世的記憶?
這樣算是否沒有隔陰迷?

( 黃超偉 於 2003-11-09 07:47:31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1)人往生後成為中陰身具有幾識,在經典沒有特別記載,但從具有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來說,還是具有八識。
(2)一個嬰兒出生就失去神通,如同一隻鳥被關進籠裡,不得自在,所以要靠修行將我執去掉,才能不受束縛,還得自在,知道過去、現在、未來。
(3)隔陰之謎,當一出生,對前世的一切都忘掉了。
(4)知道過去,不是很正常,除非有特殊因緣,才有可能,雖然知道,也是局限,還算是隔陰之謎。

233、 「業力」是什麼? 它是怎麼形成的? 怎麼來的? 又如何化除的?

請問師父: 「業力」是什麼? 它是怎麼形成的?
怎麼來的? 又如何化除的?
謝謝師父開示! 師父您辛苦了!
感恩的網友 敬上

( 網友 於 2003-11-09 19:29:48 留言 來自 61.226.161.242 )

(1)業力是指所招感的果報,沒法拒絕。
但這一切,都是自己造作的,所以有善業,有惡業。
就像種種子一樣,會慢慢成熟,也表示當因緣成熟時,自然會感受其果。
是善的就成好果,是惡的就成惡果。
(2)所造作的一切,完全在於自己的思想、認知,所以一般都以無明來說。
無明是指錯誤的執著,因為對真理不明,所做的一切就在於自己的看法,
如果好,就是善業,如果不好,就是惡業。
(3)一般在善果中,表示過去是種下好心,也比較不會想太多,
因為在歡喜心中;當在惡果時,表示過去用錯心,
所以要化解業力,要從發慈悲、忍辱的心來面對不如意的事情,
如此才能包容,化解心中的怨氣、無奈,如此可快速消業。
藉此因緣,反而成為功德力,因為是種善因,所以也有善的一面,
心不要老是往負面性去想,如此人生才有歡喜,且懂得隨緣。
平時有空也要多讀誦經典、念佛,如此能蒙三寶加被,開發智慧,消除業力。

234、 我們天天爭奪得到的是永恆,還是曇花一現?

師父:"阿彌陀佛"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有出生的嬰兒,皆會有喜悅的心,
但我卻感到惶恐深怕教育失敗,愧對三寶和誕生在我名下的小孩,
讓她白白來到這世上.有時凝視她稚嫩的臉龐,天真無邪的沉睡著,
是那麼自在,反觀大人世界的眾生,每天生活在爾慮我詐的日子,
終日惶惶不能自己,頓感悲哀.在這世界每一角落、每一時間點,
都有上蒼的忠告,都有嬰兒的出生和往生者無奈的痛苦離去,
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去觀想,我們天天爭奪得到的是永恆,還是曇花一現?

( 黃超偉 於 2003-11-10 01:41:38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很多事情不要想的太多,小孩為什麼能安穩的吃、安穩的睡,
就是單純,沒有分別,雖然說小孩不知這世界如何,但也表示心中無掛礙;
同樣的,來學佛後,也是要學心無掛礙,雖然世界很複雜,
換個角度來說,我們學不分別的力道還不夠,應該要往佛法的思想,
繼續紮根才對,當你智慧開時,一切的煩惱、塵埃,自然脫落,
也不會去在乎世界如何的變化,因為你能瞭解眾生的煩惱,
也瞭解空,活的就會很自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