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頁首

真光禪寺將過去留在留言板的學佛答問資料,
彙整保留下來供給網友參考,非常感恩大家的奉獻!


307、有些佛門儀規方面的問題想請教師父 308、我執有分二種,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哪裡?何謂"苦空無我"?
309、【四執】、【四縛】、【三緣倒】它們的意義為何?轉煩惱和斷煩惱有何不同? 310、『雞戒』和『牛戒』含義是什麼?
311、何謂八敬法?在家弟子可以作嗎?有那些禮儀需注意?何謂罕衍那? 312、【僧伽】的含義是什麼?偶而聽電視弘法和看經書是否盜法?
313、六道眾生每天忙碌,卻不知在忙什麼?如何讓自己的心安寧, 是值得探索、學習的課題? 314、五祖法語:「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的含義是什麼?
315、【主持】和【當家】、【方丈】、 【長老】有什麼不同? 316、【廓然無聖】的意義? 【祖師禪】與【如來禪】的差別在那裡?何謂【禪通三藏】?
317、如何才能與他人廣結善緣, 而不會橫結惡緣? 318、三寶弟子的我們,不要引介任何後選人至佛寺從事競選活動
319、出家眾應避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不知敝人的想法是否合宜? 320、『信、解、行、證』與 『信、願、行、證』有何差別? 清心、淨心與定心在學佛中如何做才能辦到?
321、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其意義為何? 322、我們留給這娑婆什麼?我們從這娑婆學到什麼?
323、【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常樂我淨」其意義為何? 324、【寄報】與【果報】的差異在哪裡? 回向共分幾種?它的涵義為何?
 
                     

學佛釋疑

☆★☆★☆常船法師☆★☆★☆

307、 有些佛門儀規方面的問題想請教師父

弟子有些佛門儀規方面的問題想請教師父,感恩法師慈悲解答!
1..寺院在念誦「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時,中間有一段普門頌,
如果東西單輪流禮拜,其拜法為何? 例如:「世尊妙相具,偈答無盡意;
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哪一個字要拜下,哪一個字要起身?
2..如果在往生黃牌位前回向時,收六字佛號後,剎鼓一陣,
接念 「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稱,主法者先持香,功德主唱到何時才拈香?
唱蓮池讚時是否還要再上香一次呢?要不要向上三拜?
3..到消災紅牌位前回向時,應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還是「南無觀世音菩薩」?
4..上佛前大供時,消災紅牌位需不需要念「變食真 言」、
「甘露水真言」及「普供養真言」?
5..請問「對口引磬」、「合掌木魚」、「照面鐺子」、「捧胸鉿 子」、
「捧月手鼓」各是什麼意思?

( hou 於 2004-02-29 11:44:51 留言 來自 210.85.31.21 )

(1)四句唸完再拜,起來沒嚴格規定,只要不急不緩就好。
(2)主法者持香後,功德主就可直接去拈香。唱蓮池讚看主法者,
他有做就跟著做,向上拜三拜是要的。
(3)消災在牌位時都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4)消災不需念「變食真言」、「甘露水真言」及「普供養真言」。
(5)「對口引磬」、「合掌木魚」、「照面鐺子」、「捧胸鉿子」、
「捧月手鼓」這些都是拿法器的手勢,在還沒打的時候,其位子、手勢的情形,
就用上述來形容,讓執法器者,拿法要恭敬,才能符合上述情形,不會隨便拿就好。

308、 我執有分二種,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哪裡?何謂"苦空無我"?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我執有分二種,一是"自我執"、二是"法我執",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哪裡?
何謂"苦空無我"?它與"執著我空"關聯性在哪裡?
我們大家都有喝過木瓜牛奶,木瓜與牛奶本來是各自一種東西;但是混和後,就成為木瓜牛奶,
再也找不到各自的木瓜和牛奶.而這也好比男人與女人,本是各自獨立的,
但是一旦結婚就變你們,如膠似漆的濃,不可分,如果有朝一日,兩人因某種因素離婚了,
這時二人又各自分開成獨立的你和她;不像木瓜牛奶找不回原來的我.
所以對於感情婚姻要有理智的判斷,畢竟結婚只是暫時的混和,終究你還是你,她還是她,
彼此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鏡,但不需為情而自傷和傷害他人.

( 黃超偉 於 2004-02-29 13:18:20 留言 來自139.175.216.77 )

(1)我執是不懂空性。 法執是不懂現象的假有。
(2)苦空無我是在說明真理,人生就是苦多,縱然有樂也少,最後也歸空,
何況真正的我是空性,也不是這四大假和的我。是讓眾生能明白真理,
以修行為上策才對。 執著我空是不明真理的人,只是嘴巴說空,
但事實與空的認知,還有很大的差距。

309、 【四執】、【四縛】、【三緣倒】它們的意義為何?轉煩惱和斷煩惱有何不同?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我最近抄經文『慈悲三昧水懺』裡,很多數字文字相不很清楚,
如:【四執】、【四縛】、【三緣倒】它們的意義為何?轉煩惱和斷煩惱有何不同?
三寶弟子初學佛道,應以哪一個下手學習?
現代人對任何事情皆以眼見、耳聽或在事發現場親領為憑;但是,有些事情並非以上要件,
就可以斷定自己所親歷而判斷的事情是事實。
因為,人很容易為事發現場的情景所誤導,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人也很容易為事發現場的第三人的言語所引導,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人更容易為當時自己的心情、情緒所牽引而作出錯誤的判斷。
所以,當自己要作出對事情的判斷時,最好稍微緩一緩,先冷靜觀察,
甚致可以多增加一些時間,觀察和排除會作錯誤判斷的因素後再判斷。
以免作出錯誤的判斷來傷害人,事後才發現真相後悔就遲了。

( 黃超偉 於 2004-03-03 09:16:28 留言 來自 218.167.66.221 )

(1)四執是指外道修行上的四種執著。
四縛是指眾生在身心上受到的束縛:1.愛欲身縛。2.嗔恚身縛。3.戒盜身縛
(以自己的看法持戒,如雞戒、牛戒)。4.我見身縛。
是「緣三倒」不是「三緣倒」,三倒是想倒、心倒、見倒,想倒是自己的想法去推論,
如無常認為常,在想法上是錯的,故稱倒。 心倒是緣前所想,因此心有定見,
不能與真理相應,故稱為倒。 見倒是緣心所見,當碰到現象時,
所表現自然也與真理相為,故稱為倒。
(2)轉煩惱還要靠心去轉念。斷煩惱是已經沒煩惱。所以修行從轉煩惱到斷煩惱。

310、 『雞戒』和『牛戒』含義是什麼?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師父在前一篇所講的『雞戒』和『牛戒』含義是什麼?

( 黃超偉 於 2004-03-05 00:19:41 留言 來自 192.72.67.19 )

外道修行人有天眼通的人,看動物死後往生天上,以為照牠們的生活方式可以得生天上,
所以生活也就跟著學習,如牛吃草。這是不知前因後果,只是剛好看到其往生天上,
殊不知是過去所造的善果成熟,而這輩子雖為畜生道,也是惡報盡了,所以死後就遠離惡果,
感受善果。

311、 何謂八敬法?在家弟子可以作嗎?有那些禮儀需注意?何謂罕衍那?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何謂八敬法?在家弟子可以作嗎?有那些禮儀需注意?何謂罕衍那?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有一句: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中的【見作隨喜】是何含義?
是以實際作為主、或心裡想的為主?

( 黃超偉 於 2004-03-06 09:39:58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1)八敬法是佛制訂比丘尼對比丘表達恭敬之意,有八條,這與在家眾無關,
所以在此不多做說明。
(2)罕衍那,衍那是大乘的意思可乘載多人,所以罕衍那是讚嘆大乘的意思。
(3)見作隨喜是看見別人在作,雖本身沒作,但內心有附和的意思。
所以看見別人作不好,雖不明說,內心有附和也算是造惡;同樣的,
如果以善來說就是隨喜功德。

312、【僧伽】的含義是什麼?偶而聽電視弘法和看經書是否盜法?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僧伽】的含義是什麼?
近來有聽某位法師說:「若未受三皈依,而聽聞佛法,即為盜法」。
本人因緣未足,尚無暇皈依,目前,偶而聽電視弘法和看經書是否盜法?
若盜法者,果報如何?本人有空會抄佛經手抄本,不知是否算盜法?

( 黃超偉 於 2004-03-06 15:43:12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1)僧伽是合和眾的意思,表示出家人是在團體中生活,才稱為僧伽;
若單一位就不可稱僧伽,只可稱僧。
(2)有皈依表示有想學佛,沒皈依來聽法也是可以。但如果當作是一種學問研究,
而不是學佛的心態,多聽只是會增加一些口頭禪,這還可接受,多少也會種點善根;
若拿來當作賺錢的工具就不太好,因為與法有違。
所以說這意思是希望聽法者都有心來學佛,才有效果,否則徒涉疲勞,沒有代價,
如此雖聽佛法也談不上,可以不用「盜法」去看。

313、 六道眾生每天忙碌,卻不知在忙什麼?如何讓自己的心安寧, 是值得探索、學習的課題?

師父:阿彌陀佛
有一部電影,第四台常會重復放映【達摩傳】值得大家常看,會有不同的領悟。
片中有一段,神光比丘在一座山洞外面長跪,當時風雪很大;而達摩大師正在山洞內面壁坐禪。
三天後,達摩問神光:「你在外面跪三天三夜,必有所求,你說吧!你要求什麼?」
神光回答:「請大師幫我安心。」達摩回曰:「你把心拿來,我幫你安心。」
神光思索一會答曰:「大師,弟子遍尋不到心。」達摩回曰:「我已經幫你心安好了。」
神光比丘後成為禪宗二祖慧可禪師。
我們六道眾生每天忙碌,卻不知在忙什麼?
時時刻刻心如猿馬般焦燥不安,卻難以沉靜,如何讓自己的心安寧,
是值得探索、學習的課題?

( 黃超偉 於 2004-03-06 16:09:00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學佛就是在安自己的心,確實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隨處安心。

314、五祖法語:「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的含義是什麼?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五祖法語:「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的含義是什麼?

( 黃超偉 於 2004-03-09 06:41:00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法本法無法:一切(法)本體(本法)是無法(指空性)。
無法法亦法:雖說無法(空性)這(法)也是不離開一切(法)。
今付無法時:今天教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在空性裡,所有的一切法都空, 哪有什麼法可說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15、【主持】和【當家】、【方丈】、 【長老】有什麼不同?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在佛寺中的尊稱:【主持】和【當家】、【方丈】、
【長老】有什麼不同?對師父的尊稱:有【禪師】、【法師】、【經師】、
和【論師】的區別在那裡?

( 黃超偉 於 2004-03-12 07:06:00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住持:一寺的總負責主人,讓寺院僧眾能合和修行。
當家:一寺的總管 方丈同住持。
長老:是沒有職事(也有退位者),但有德行,為後學所尊敬的人。
禪師:修禪為主,所以稱之。 法師:以法自師,也以法施人,所以稱之。
經師:專門講經為主。
論師:專門講論為主。

316、【廓然無聖】的意義? 【祖師禪】與【如來禪】的差別在那裡?何謂【禪通三藏】?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在碧嚴錄裡有一句達摩禪師回答武帝的話【廓然無聖】的意義?
【祖師禪】與【如來禪】的差別在那裡?何謂【禪通三藏】?

( 黃超偉 於 2004-03-09 18:39:26 留言 來自遙遠的 : 210.69.180.250 )

(1)廓然無聖:廓然是指心胸廣大,所以見性者心就如需空般,內心不會作「聖」念想。
(2)祖師禪是依照祖師的方法來修行,因本身是開悟者,所以能指導修行人。如念佛是誰。
如來禪是依照佛法修行來說。
(3)禪通三藏是人名。法名禪通,是通達經、律、論三藏的法師。

317、如何才能與他人廣結善緣, 而不會橫結惡緣?

人生有八苦,其中「怨憎會」常使人煩惱不已,請問法師如何才能與他人廣結善緣,
而不會橫結惡緣? 每個人都有習氣和缺點,我們該如何包容呢?應如何觀想呢?

( 平 於 2004-03-10 21:03:58 留言 來自遙遠的 : 203.66.231.187 )

(1)人與人相處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看,把自己擺第二。雖然有時不是很歡喜,
因發心是想利益別人,所以對一些怨氣容易消化,能如此,就將惡緣轉成善緣。
(2)人生應以修行的心態來看世間,要空、無我,沒有眾生的缺點來磨練,
也不能顯示自己對法的真實認知如何。所以只有學習佛菩薩的心態來憐憫眾生,
自己才可以無罣礙,又可利益眾生,所吃的苦就不會覺得委屈,是一種增上緣;
否則吃越多苦,怨氣更多,自己不能消化,也會影響周遭的親朋好友,比較不值得。

318、三寶弟子的我們,不要引介任何後選人至佛寺從事競選活動

師父:阿彌陀佛
前些日子,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在某法會中,公開挺連宋競選總統,
且在法會中大加批判民進黨的現任總統。隔幾日後,昭慧法師召開記者會,
數落惟覺老和尚的八大罪狀,讓我覺得非常難過。同為十方佛的弟子為了選舉,
卻傷害佛門清譽,身為三寶弟子本應相親相愛,縱然有錯誤之處,亦應私下規勸,
而非公然批判且措詞近乎人身攻擊。佛寺本是清淨修行的十方道場,非一般民間市集,
非常不適合從事選舉活動;古人有云: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試想一間佛寺,
若為了幫某人助選,勢必花費前置信徒聯絡、參與安排與環境清理、佈置,
當日的招待和事後的清理等等;至少要花半個月時間,而這半個月時間,
僧團幾乎無法專心作功課和研讀經典。所以,三寶弟子的我們,基於愛護佛寺和師父們,
千萬不要引介任何後選人至佛寺從事競選活動,這是敝人的看法,
請師父們與居士大德們不吝指導。
【阿彌陀佛】

( 黃超偉 於 2004-03-12 18:56:16 留言 來自遙遠的 : 210.69.180.250 )

政治的立場個有個的看法,所以會有不同的聲音,容易產生爭執,這是正常的;
但佛門是希望大家都能安心,遠離紛爭,所以還是注重佛法的發揚比較實在,
猶如在濁水中灌入清水,可以化解不必要的是非、煩惱,對眾生才有實際的幫助!

319、出家眾應避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不知敝人的想法是否合宜?

師父:"阿彌陀佛"
昨日三一三泛藍大遊行,敝人剛好服勤,遊行場面很壯觀,在遊行途中,
見到幾名比丘與比丘尼也在其列;敝人覺得很納悶,在佛制時代,
是否有規定出家眾可以或不可以參與類似的集會遊行?在民主時代,
出家眾一樣擁有選舉權,敝人贊成出家眾可以去投票;但是示威遊行,
敝人不太贊成參加,因為畢竟出家眾是人天的模範,亦是人天的導師,
其一言一行對三寶弟子的信眾影響很深遠.若一時失察,
被政治人物給欺蒙而作出錯誤的判斷,則將傷害對方很深,所以敝人的感覺,
出家眾應避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為宜,不知敝人的想法是否合宜?
祈請師父們與居士大德們不吝指導.

( 黃超偉 於 2004-03-14 09:34:29 留言 來自遙遠的 : 210.69.180.250 )

參與可否,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出家人是不會去參與這類活動,
這樣會比較適宜,因為比較沒有是非,也比較客觀。

320、『信、解、行、證』與 『信、願、行、證』有何差別? 清心、淨心與定心在學佛中如何做才能辦到?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一般認為學佛的次地是『信、解、行、證』與佛法的概念則是
『信、願、行、證』之間有何差別?
清心、淨心與定心在學佛中如何做才能辦到?

( 黃超偉 於 2004-03-14 23:23:17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1)學佛次第是信解行證。講信願行證是針對念佛求生淨土而言。
(2)清心、淨心、定心三者都是不受外境干擾,也就是對外境能接受、不在乎。
所以要做到可從兩方面下手: 1.瞭解空。 2.學慈悲、包容來調伏自己,才可以達到。

321、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其意義為何?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金剛經有一句,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其意義為何?

( 黃超偉 於 2004-03-15 18:52:11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佛法者,即非佛法 說佛法是一種方便,是希望能藉此能瞭解真理,猶如地圖只供參考(是一種方便),還需自己去走才能到達(真實)。可知方便不是真實,所以說是「即非」。

322、我們留給這娑婆什麼?我們從這娑婆學到什麼?

師父:"阿彌陀佛"
生命的價值,不在乎長短,在乎你學到什麼?
生命的價值,不在乎你擁有什麼、而在乎你留給世界什麼?
事業成就的輝煌,宛如大浪的浪頭,終究要回歸於海平面;財富與功名的堆積,
宛如高掛藍天的白雲,終究要消逝於大氣層。日日月月年年,生命點點滴滴消逝,
終究要回歸原點。
我們留給這娑婆什麼?我們從這娑婆學到什麼?

( 黃超偉 於 2004-03-19 12:35:37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你說的很對。所以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就是因為要服務別人才能帶給別人快樂,
留下新鮮的空氣,淨化世間,自然能從中學到淨化的方法,可說是自利、利他;
如果時常為自己私心太重的話,容易產生紛爭、煩惱,自己過的不愉快,
同樣帶給別人也是濁氣,所學到的都是在計較、爭奪的方法,實在沒有什麼好處。
一念的差別,也讓自己在這娑婆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需要善分別去提醒才好。

323、【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常樂我淨」其意義為何?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擇滅無為】和【非擇滅無為】其意義為何?
佛門有句:「常樂我淨」其意義為何? 站長回覆 :

( 黃超偉 於 2004-03-20 14:22:34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擇滅無為:是指在有漏諸法中,若要澈底的消滅他,需要智慧的揀擇力,
由此擇力,去除煩惱的繫縛,得到離染的寂滅無為。
非擇滅無為:這所得的無為,不是由慧力所揀得的,所以名為非擇滅。
如看到不好起煩惱,可能專注於念佛、聲塵、數息,而不去看煩惱。
常樂我淨:是在形容真如自性本來就滿足一切功德。
說常樂我淨也表示在自性中有清涼、不變、自在的意思。

324、【寄報】與【果報】的差異在哪裡? 回向共分幾種?它的涵義為何?

師父:"阿彌陀佛"
請師父慈悲開示:【寄報】與【果報】的差異在哪裡?
我們常常誦經或念佛號後,都會回向,回向共分幾種?它的涵義為何?

( 黃超偉 於 2004-03-24 17:21:11 留言 來自 210.69.180.250 )

(1)寄報:指十地菩薩(初地∼十地)藉往生為王之果報而守護正法、修行佛事。
是一種乘願再來的菩薩,因為要利益眾生,所以發願當王(人間、天上、地獄)都有,
以方便作佛事。
果報:是因緣合和所生,不分凡夫、聖人。
(2)回向:可說是一種願望,不外乎三途能離苦、報四重恩、求生淨土、成就佛道,
可隨個人意願去回向。

 
                     

回頁首